正文

“枇”里“杷”啦-小一班枇杷采摘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当孩子们踏入人生的第一天开始,生活便与他们密不可分,生活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学习也在随时随地地发生。所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我们也将“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体现在各种教育实践里。

初遇枇杷

      四月里,主题《感官游乐园》进行时,孩子们一直在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世界、理解世界,体验到了多感官通道观察和发现的乐趣。于是,在一天的饭后散步活动中,孩子们观察到了我们幼儿园里的已结满果子的枇杷树。

枇杷树

      “这棵是枇杷树呐!”

      “枇杷树上的枇杷好多呀!”

      “我吃过枇杷的,很好吃的!”……

      遇见枇杷树后,孩子们就指指点点树上的枇杷,话匣子也就此打开了。更有楷熹、曦曦等孩子迫不及待地拾捡起掉落在地上的枇杷,于是探索出现了……

      楷熹说:“老师你看,这个枇杷是黑色的,它坏掉了吧。”

      曦曦:“我这个枇杷是黄色的!”

      就这样,“枇杷”课程油然而生。

思考与分析

      在这个五月里,枇杷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也有不少小朋友早已开吃了。所以,枇杷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孩子们所接触到的枇杷基本上都是已经采摘好洗净的,可以直接品尝的。因此,面对生长在树上的枇杷,孩子们充满了好奇。《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因此,作为教师,既然已经发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看到他们遇见枇杷如此兴奋,我便会全力以赴地支持并带领着他们开展进一步的观察和探索活动。

亲近枇杷

认识·枇杷01

      回到教室后,孩子们在实际观察后的基础上,一起畅谈、分享了自己对于枇杷的认识。

      李老师:刚刚我们在幼儿园里观察了枇杷,那枇杷是怎样的呢?

      一一:我看到了黄黄、大大的枇杷。

      晨晨:小枇杷是绿的,大枇杷是黄的。

      楷熹:我捡到的黑色的,它烂掉了。

      月月:绿色的枇杷有很多很多。

      然然:不对,黄色的枇杷也很多,就是它们在树的上面。

      瞳瞳:枇杷是大大的、圆圆的。…………

      接着,孩子们还要求画一画枇杷。于是,他们拿起了画笔,认真地记录下了自己对于枇杷的观察发现。

      也是这时,孩子们还提出了小奢望:我们可以采枇杷吗?但是,因为枇杷是属于其他班的,所以我们也不能贸然行动。于是,我们寻求了美美老师和陈老师的帮助。她们也十分支持我们,很快给了我们答复:说可以让我们采摘。这可让孩子们开心不已!


发现掉落的枇杷

思考与分析

      《指南》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面对幼儿回到教室后还在继续的枇杷话题,尊重并引导他们进一步开展讨论与分享,是拓展他们认识枇杷的好契机。同时,幼儿主动要求的画枇杷、采枇杷都是孩子们想深入了解和探究枇杷的表现,所以我会尽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

02采摘·枇杷

采摘用具大讨论

      既然决定了采摘,那采摘需要用到的工具在哪里呢?在讨论之前,个别用心的孩子就利用区域活动时间绘画出了自己想到的采摘用具。但特别一致的是,孩子们想到的都只有梯子、竹竿、网子。

      可是,光有梯子、竹竿就能成功采摘枇杷了吗?于是,我们开启了头脑风暴……

      斯雯:光有梯子是不行的,还要有人扶着梯子,不然很危险,会摔下来的。      

      俞俞:还要有篮子呀,不然采了枇杷放到哪里去呢?

      浩浩:带一把剪刀吧,枇杷长得很牢就用剪刀剪一下。……

      大讨论后,大家进行采摘用具的总结:梯子、网子、杆子、篮子、剪刀。

思考与分析

      小班幼儿的思维处于直观行动阶段。因此,枇杷树高的这一特点带给孩子的直观冲击较大,这就导致孩子们在自主绘画采摘用具时——梯子先占为主。于是,开展“头脑风暴”激发幼儿开扩的思维,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总结出了有必要的采摘用具。

采摘准备我可以

      接连着几天下雨,终于迎来了太阳,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进行采摘活动了。那么,我们就行动起来啦,准备工作可不能忘。

      孩子们去找来了装枇杷的篮子。

      这时,康老师和小朋友也一起搬来了梯子,采摘活动开始了...

思考与分析

      《指南》提出“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在做采摘准备时,孩子们都是亲力亲为,自主寻找篮子、剪刀。同时,在发现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找不到且搬运不了又高又大的梯子时,孩子们想到了可以和老师一起帮忙。在此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了准备工作,也获取积累到了不少经验。

采摘活动遇难题

      一切准备就绪后,勇敢的孩子们就爬上了梯子,采摘起了枇杷。

      可是,又一个难题随之而来——梯子还是太低了,采摘不到。这是,孩子们迫切地想要采摘树上面黄黄的、大大的枇杷,这可怎么办呢?孩子们七嘴八舌起来:

      斯文:“我们可以去找一根长棍子把枇杷打下来。”

      可可:“有没有很长很长的剪刀呢?我们去借一把吧!”……

      就在大家激烈讨论的时候,站在一旁的仔仔说道:“昨天妈妈接我回家的时候,说家里有一根很长的网子可以摘枇杷,我明天可以带回来。”

      楷熹说:我爸爸很高,可以来帮我们摘,

      说干就干,个别孩子放学回家邀请了自己的爸爸妈妈来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看着如此真诚的孩子们,可可奶奶马上就答应了。随之,楷熹爸爸、可儿妈妈都愿意加入进来,楷熹爸爸还拿来了“长棍”,这时孩子们才发现原来“长棍”是一根自制的采枇杷用具。

思考与分析

      《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的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进行采摘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于自己能采摘到的枇杷并不是那么满意,但想采摘到满意的枇杷却又面临着困难。但又幸好,在枇杷成熟季,身边的人也在做着同一件事情。所以,想要采摘到更高处的枇杷变得有迹可循。于是,我关注着孩子们的表现、行为,并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着他们自己去求助和解决当前的问题。

采摘活动获全胜

      随着“长棍”的加入,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开始进攻高处的枇杷。大人们就负责摘,孩子们就时刻关注着掉落下来的枇杷,看到掉落在地上后就立马去捡起,放到篮子中。天衣无缝的配合使采摘越来越顺利,又黄又大的枇杷终于从树上摘下,孩子们开心地蹦了起来。


采摘的枇杷

友情链接

最新通知:

关注本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