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园教师团队参加了为期五天的理论盛宴和园所观摩活动,教师分梯队的参与到了课程建设新理念、游戏观念新方向、习惯养成新经验等学习中,实地观摩了成都市多个品质园所,收集了大量案例,并结合自身工作进行了内化与反思。为避免“一人学习、多人遗忘”的低效模式,本次二次分享专题活动通过“观念拆解-案例还原-问题共研-反思共享”四步,实现学习成果的全园辐射与实践转化。
慧聚而归 让学习在智享中共生
毛琴琴《聚焦体验,创变家长会》,毛老师聚焦“互动式家长会”,从园所优势与短板、学习收获、运用可行性以及实践计划这几个方面进行分享,向大家分享“以家长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及互动流程。并结合园所家园共育现状,在体验中进行自我反思、相互交流,从而改变教育观念。通过学习,认识到家长会不应只是“一人会”,而是要让全体家长深度参与的“全体会”。
伍慧玲《探究儿童——始于观察 精于指导》,伍老师围绕“观察与支持”和大家一起分享什么是真正的“观察”,以及观察的本质和观察的误区,同时重点强调了观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长。在游戏中,孩子是主角,教师的角色更像是“旁观者”和“引导者”。我们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由探索,同时在关键时刻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帮助。
王芳《看见儿童的力量,共筑高质量师幼互动》,王老师围绕“师幼互动”,分享了教师如何以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来支持儿童深度学习。积极地情感支持是高质量师幼互动的基础,观察读懂幼儿是高质量师幼互动的核心,以及倾听儿童时的“情感回应、认知回应,心动回应以及回应的黄金原则”,用智慧反馈推动幼儿的主动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方向。
黄琴丽《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的介入》,针对“自主游戏教师角色定位”,黄老师在分享中提到,在自主游戏中教师首先需要知道的是教师对儿童游戏的指导是一个动态性的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因此,在介入指导前后应该全面观察幼儿游戏的状态,如果幼儿已经“渐入佳境”,此时教师需要果断地“退出”游戏。
张景宇《幼儿园自主游戏关键点》,张老师围绕“自主游戏关键点”提到在游戏中教师要灵活创设游戏环境和制定时间,减少过度干预,并鼓励幼儿探索与尝试新的游戏方式和解决策略,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和环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由选择,从而增强游戏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李雪玉《自主游戏与材料投放——让自然材料活起来》,李老师在“自主游戏与材料投放”的分享中提出游戏中教师要科学投放材料,让幼儿拥有对材料的选择权和使用权。同时,李老师以中班幼儿自主游戏为例,在班级幼儿兴趣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详细梳理了材料可调整与优化的方向,以及材料动态调整的策略。强调了教师应该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孩子,场地功能孩子说了算,材料玩法孩子说了算,让孩子成为游戏场真正的主人。
喻春燕《观念重构·行动破界——沉浸式学习后的观念觉醒与行动指南》,喻老师聚焦近期学习中获得的新观念和新启发,从显性观察和隐性感悟两大维度和老师们共享学习思考。从自主游戏观念指引与实践方向的深度思考,到主题活动经验生长的深度突破,再到课程环境“生长性”的改变,把专家观点和观摩园所的实践经验和老师们一一分享,不断激发老师们专业成长的内驱力,促进大家从观念改变到行动实践的更好落实。
融汇新知 让学习在实践中流动
在研讨环节,老师们针对分享的内容,聚焦自己在自主游戏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与分享,把接下来要进行调整与优化的基本思路梳理出来,这种集体智慧的碰撞不仅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向,也在交流中以点到面的为全体教师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共同促进教师对自主游戏的再思考和再实践。
每一次分享都蕴藏着教育的温度与深度,每一次学习与探索都是一段教师成长的旅程。本次专题活动中激发的思维碰撞与实践智慧,正转化为每位参与教师主动探索、自我突破的内生动力。带着新思路和实践方向,教师将在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中,用专业精进为儿童发展保驾护航!

活动介绍